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——解决看病就医的“急难愁烦盼”问题
文章来源:健康报 作者: 编辑: 发布时间:2021-03-26去年年底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医保局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《关于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“五个一”服务行动的通知》,在推动“一体化”共享服务、“一码通”融合服务、“一站式”的结算服务、“一网办”政务服务、“一盘棋”抗疫服务等方面,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“急难愁烦盼”问题,开出一大波减负清单。当前,这些清单的落实情况如何?3月23日,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有关各方带来了答案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,提供线上服务,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。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在很多医疗机构逐步从“可选项”变成了“必选项”,从“锦上添花”变成了“雪中送炭”,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公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好、更便捷的体验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介绍,为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,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出台了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便民惠民的10项服务30条措施、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、智慧医院建设等相关文件,还协调联动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了十多项配套政策。同时,30个省份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,提升线上的监管能力。
网上看病方便了,还要能够报销。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介绍,目前全国各省(区、市)都已经出台了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,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主要涉及到互联网的复诊、远程会诊、远程监测等。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的部分医疗机构已实现医保患者在家问诊、线上支付、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,天津、黑龙江等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,辽宁等多个省(市)全面推广了医保的电子凭证,山东、福建等地实现了处方开药事前提醒、事中审核、事后监管一体化。
现代医学专业性很强、分科越来越细,大医院有名的医生基本是关注一个领域的疾病,或者是一个疾病的治疗。这些信息患者一般很难知道,所以经常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,导致找医生难。
针对这个痛点,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兰青介绍,江苏省在构建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中,设计了面向全省26万名医生的人力管理系统,这个系统可以把所有医生的门诊、住院、手术等相关的诊疗信息全部进行归集。目前,已经归集了10个亿人次的门诊和4100多万份的住院病例,归集以后就可以知道某一个疾病在江苏省内哪位医生看得最多,患者也可以通过健康江苏APP,用疾病的名称来检索到最会看病、经验最丰富的医生是谁。
精准导医让患者通过手机就能找到最会看自己疾病的医生,而将“健康档案随身带”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检查,节省费用。兰青介绍,今年将实施江苏影像云项目,把所有江苏医疗机构的影像全面“上云”,“这样患者可以通过索引来查询自己的影像资料,真正实现了档案随时都在手上,随时可以调用,随身带、随时用。”